![]() 这是2022年12月6日拍摄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华社深圳2月21日电 新年伊始,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的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正在告急组装,预计本年将部门投入利用。 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总投资靠近10亿元,可以为合成生物研究提供智能化、工程化的平台。“建成后,大科学装置将吸引更多港澳以致环球科研职员在大湾区开展科技创新。”深圳合成生物研究庞大科技底子办法首席科学家刘陈立说,假如把合成生物研究比作劳动麋集型的人工作业,有了大科学装置,就可以实现大规模主动化生产。 将来,光明科学城将结构大科学装置、前沿交织研究平台、广东省实行室、研究型高校等24个庞大科技创新载体,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研资源聚集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年来,大湾区在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央的门路上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结果,层出不穷的前沿科技在大湾区各个科创平台上碰撞出创新火花。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辈技能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立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建立三年多来,组建了70多个研究团队,总人数凌驾900人,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在脑科学底子研究范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结果。现在,该院发起的脑科学技能财产创新中央已吸引了近50家企业和科研团队,部门企业的融资规模凌驾10亿元人民币。 “以脑科学为代表的底子研究正成为大湾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大湾区的科创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学术研究与财产转化‘双轮驱动’。”该院院长王立平说。 ![]() 2022年8月1日,主动驾驶汽车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互助区开展门路测试。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比年来,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团结建立了研究机构,研究职员把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范畴的最新科研结果集成到同一的大数据平台上,为大湾区都会管理带来了聪明的“大脑”。 这项互助落地的地方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极新手刺——位于深港疆域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互助区。 克日,在深港两边共同订定的“团结政策包”支持下,首个由深港两地专家和部分团结评审的科研项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国际化应用底子研究机构得到通过,将来将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到场评审的专家表现,深港协同评审排除了本地与香港在科研项目评审规则和体系方面的差别化停滞,深港两地的专家、资源实现了接轨,为深港协同发挥科研上风搭建了联动平台。 广州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少中央,这里正加速深化粤港澳全面互助,打造驻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天下的庞大战略性平台。 ![]()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冲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资源共享、上风互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点的南沙科学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前沿范畴,结构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庞大科技项目,高超声速风洞、极度海洋科考办法、大洋钻采船等国之重器纷纷落子,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点财产集群初具规模。 “越来越多的新机制,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高效地活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辈技能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记者陈宇轩、赵瑞希、周颖) |